指标之“王”MACD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macd指标数值6 13 5 指标之“王”MACD

指标之“王”MACD

2023-10-17 15:06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古票泽璋,(https://xueqiu.com/9759778249/208504495)

提前给大家说一下,本文是从底层逻辑中深度探讨MACD指标的用法!希望大家仔细阅读!

MACD指标,在股票界被称为证券交易中的指标之王,不管是股票、期货,或者其他衍生品的交易中,均得到广泛的应用。

指标之“王”,这个称号是因为其被各大证券市场广泛的应用而得来的,当然能被市场普遍认可,足以说明该指标的有效性!

可以说市场上一直没有人将这个指标的本质给大家说清楚。

而大部分股民对该指标应用的了解,仅限于金叉、死叉,红绿柱的长短变化,再深入一点,就是结合K线的顶底背离。在应用时只知其形,而不知其意。所以就造成了,向前看,MACD每次都能精准的判断市场的拐点,往后看,全是黑的,照此操作,经常左右挨刀。

如果大家细心的话,就能看出,我在标题中写道,MACD是股票技术分析中的CT机!当今社会,“CT机”估计大家应该不陌生,正常的入职体检,这也是必做项目。医生可以通过CT机来查看体内脏腑和器官的变化,判断身体是出问题。同样,我们用MACD来分析股票,就相当于给股票的走势做了个CT. 你说牛不牛!

那么这样牛的指标,希望大家不要学废了。

今天九财哥就带大家,科学的学习一下MACD指标。

通过这堂课的学习,要让大家达成三大目标:1.熟练掌握MACD各参数所代表的含义;2.掌握MACD指标在投资交易中对股价趋势拐点的判断,把握交易中的买卖机会;3.探索和学习MACD指标在股价预测和调整周期预测中的应用。

一、MACD各参数所代表的含义

1.1 MACD指标的发展基础

MACD称为异同移动平均线,是由一个叫 Geral Appel(查拉尔德·阿佩尔) 的人,在双指数移动平均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,并于1979年提出。一直沿用至今。

这又引入了一个新概念:指数移动平均线理论,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均线,如5日均线,10日均线等。而双指数移动平均线就是指两条不同周期的均线。移动平均线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投资专家葛兰碧(又译为格兰威尔)提出的,1960葛兰碧还发表了著名“格兰威尔八大法则”,至今是不少投资者奉行的铁律。想学习的朋友,可以到网上搜一搜。

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搜到MCAD创始人查拉尔德·阿佩尔的生平简介。请粉丝原谅我只有百度百科,看到本片文章的股友们,如果你有查拉尔德的相关履历,可以在评论区分享给大家。

我个人一直有一个习惯,或者说是毛病,那就是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一个投资理论时,了解该理论创始人的相关履历同样重要,这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,并且有利于我们在时机应用中的创新。

于是,这里我帮大家脑补一下。

我们可以想象一下,查拉尔德在刚开做股票交易时,主要用的是葛兰碧的均线理论,天天在哪里研究就均线和K线,均线和均线的关系,和现在大多数股友一样。今天站上5日线;明天又回踩10日均线;到了后天又是一阳穿两线;其实和大家现在做交易一样,只是当时的计算机技术还不够先进,K线也没有被引入.估计很多东西都需要手动去做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能用上均线分析已经很先进。

看过《大时代》的朋友,应该都记得:一群人在证券交易所里,面对面喊单,有人在交易大厅的黑板上写着实时的价格,并擦掉已经被吃掉的盘口。而电脑画面最多也就是显示盘口的报价,也没有现在这样的K线图。

当时图表作业主要是这种“美国线”。如果有人想做这样的分析展示,那就需要大量的工作,而所能展示的K线图的周期,也受纸张大小的限制。

你如果想将日线图变成周线图或者月线图,又或者变成更小周期的30分钟线和60分钟线,就得重新画。这工作量可不是一般的大。

庞大的工作量,和均线理论下的多策略分析,使得行情预判变得更加复杂。

查拉尔德发现,短周期线上穿长周期线,并且间距加大,股价必然上涨,相反,短周期线下穿长周期线,股价必然下跌。那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去研究两条不同周期均线的相对关系。这不是更直接和简单。

于是就有了,MACD称为异同移动平均线!

好了,不扯闲篇,让我们正式进入到MACD指标的学习中来。

1.2  MACD的理论基础和五大因子

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利用收盘价的短期(常用为12日)指数移动平均线与长期(常用为26日)指数移动平均线之间的聚合与分离状况,对买进、卖出时机作出研判。

MACD的5大因子:1.零轴(代表短周期和长周期线相交的位置);2.DIF(快线);3.EDA(慢线);4.MACD值(分零轴上的红线和零轴下的蓝线);5 MACD的周期参数,各平台默认参数(12,26,9)!如下图所示。

1.3  MACD的数学意义——价格趋势追踪模型(数学建模)!

我们先来看看MACD指标中主要的三个参数的计算公式!

我们继续以MACD(12,26,9)为例!

上图中白色曲线图:DIF=今日EMA(12)-今日EMA(26)

上图中黄色曲线图:DEA=前一日DEA×8/10+今日DIF×2/10。(备注:DEA周期数为9)

上图中红蓝柱状图:MACD=(DIF-DEA)×2,即为MACD柱状图对应的值。

其中公式中的 : EMA(12)=前一日EMA(12)×11/13+当日收盘价×2/13

EMA(26)=前一日EMA(26)×25/27+当日收盘价×2/27

EMA:我们称之为指数平滑移动平均值。比如:EMA(12)表示周期数为12的指数移动平均值,如果是日线,就表示为12个交易日的指数移动平均值,如果是月线,就表示12个月的指数移动平均值。

了解了这些数学模型,我们再来和大家讲解这些模型代表的意义。这有这样,在今后的应用中才能运用自如。

1.3.1  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公式的意义。

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背后隐含了股价趋势变化的意义。

   为了方便大家理解,在讲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先回顾一下“指数移动平均线(MA)公式”。

   我们首先利用算数平均法,计算出第一个MA,

    MA (12)=(C1+C2+C3......+C11+C12)/12  ( C为对应当天的收盘价)。得到第一个MA.

    之后的计算我们简化为: MA (12)= MA (12)11/12+C13*1/12,  

    大家可以看出EMA(12)和MA(12) (也就是"平滑移动平均线”和“移动平均线”)在计算时,存在本质的差别,对MA(12)的计算,大家很好理解,本身我们计算的就是周期为12的平均值,但是EMA(12)在计算时,却对当天的收盘价进行了重复计算,也就是选用了周期为13天的平均数,来表示12天的平均值。但是大家要知道,此时第13天的行情还没有开盘,这就相当于我们默认了明天收盘的价格和今天的相同。这样等明天收盘后,我们再次计算新的EMA(12)时,如果实际值比前一天的值小,这不仅意味着,我们的收盘价比预设的收盘价(也就是前一天收盘价)小,也预示着明天的预设值也在下降,换句话说,就是我们对明天的预期开始下降。如果拐点不出现,我们的预期就会朝着一个方向延续下去,这就是趋势。

以此类推,我们讲这些点连成线,EMA(12)平滑移动平均线。

1.3.2  DIF曲线的意义

就表示EMA(12)和EMA(26)两条平滑移动平均线的位置关系,当两条线相交时,DIF为0,当DIF>0时,EMA(12)的均线在EMA(26)均线的上方,此时DIF变小,12日均线向26日均线靠拢,股价回调,若DIF值变大,且对应白线的斜率变大,则股价加速上涨。相反,当DIF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